医院用的网络传真服务器,传的可都是病人的病历、检查报告这些私密信息,要是泄露了,不仅病人不放心,医院还可能违法。但很多新手采购不知道,普通的网络传真服务器根本扛不住医院的隐私保护需求。今天就跟大家说说,医院用的设备,必须带哪些隐私保护功能,新手照着看,能避开不少坑。
传输过程得 “加密”,别让文件在路上 “裸奔”
病人的检查报告从医院发出去,就像寄快递,要是包装不结实,路上可能被人拆开看。好的网络传真服务器,得有 “传输加密” 功能,就像给文件套个保险箱,只有收件方能打开。
具体来说,得支持 SSL/TLS 加密协议,这是行业里公认的安全标准。发送的时候,文件会自动变成乱码,到了对方那里再变回来,中间哪怕被人截获了,也看不懂内容。小编见过一家社区医院,图便宜买了不带加密的设备,结果病人的化验单在传输时被泄露,最后赔了不少钱。
可能有人会问,这加密会不会让传输变慢?多少会有点,但对医院来说,安全比快一秒两秒重要多了,毕竟病人的隐私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存储文件要 “上锁”,不是谁都能随便看
医院的传真文件,存到服务器里也不能大意。得有 “存储加密” 功能,就像给文件柜加把锁,只有有权限的人才能打开。
权限设置得细一点,比如医生只能看自己病人的文件,护士只能看护理相关的,行政人员啥文件都看不了。最好能设置 “双人授权”,比如调阅重要病历,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同时同意才行,这样能减少人为泄露的风险。
有个县城医院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之前的服务器,谁都能查文件,后来出了员工偷偷拷贝病历的事,才换成带权限管理的设备。所以啊,存储加密不是可有可无的,是必须得有的。
权限类型 | 能做啥 | 不能做啥 |
---|---|---|
医生权限 | 查看自己分管病人的传真文件 | 拷贝、删除文件,查看其他医生的文件 |
管理员权限 | 设置其他人的权限,查看操作记录 | 直接修改文件内容 |
访客权限(如会诊) | 临时查看指定文件,超时自动失效 | 下载、打印文件 |
操作记录得 “留痕”,谁动过文件一目了然
万一文件真的出了问题,得知道是谁弄的。所以服务器得有 “操作日志” 功能,谁发了传真、谁查看了文件、谁删了记录,都得记下来,包括时间、操作内容,一条都不能少。
这日志还得 “防篡改”,就像写在纸上的字,写完就改不了。有些设备的日志能被管理员删掉,这可不行,医院用的必须是不可删除的,哪怕是管理员也删不掉,这样才能保证出问题时能查到真凭实据。
小编帮一家医院调试设备时,发现他们的日志只能存 7 天,这哪够啊?最少得存 180 天以上,因为很多纠纷可能过几个月才爆发,日志删了就没法查了。
设备本身要 “抗揍”,别被人轻易破解
网络传真服务器就像医院的药房,得防盗。得有 “防暴力破解” 功能,要是有人连续输错几次密码,设备会自动锁定,还能给管理员发警报,防止别人猜密码进去。
端口也得能关,没用的端口就像没锁的窗户,容易被人从那钻进来。比如只开传真需要的端口,其他端口全关掉,这样能减少被攻击的机会。
可能有人觉得,医院的网络挺安全的,不用这么麻烦。但小编听说过,有黑客通过服务器的漏洞,偷偷获取了医院的传真记录,所以设备本身的安全性,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。
过期文件要 “自动删”,别让隐私信息一直躺着
有些传真文件,比如临时检查报告,用完就没用了,一直存在服务器里,反而增加泄露风险。所以设备得有 “自动删除” 功能,能设置 “7 天后自动删除”“30 天后自动归档”,不用人工手动删,既省事儿又安全。
归档的文件也得加密,就算过了很久,想调出来也得走权限流程。小编见过一家医院,几年前的病历还存在服务器里,后来服务器坏了,文件被修机器的人拷贝走了,就是因为没设自动删除和归档加密。
其实对医院来说,选网络传真服务器,隐私保护功能比传输速度、价格这些都重要。毕竟病人把最私密的信息交给医院,是出于信任,医院得用靠谱的设备来守护这份信任。
有数据显示,带全隐私保护功能的设备,能减少 90% 以上的信息泄露风险。小编的建议是,采购时别只看参数表,最好让厂家演示一下这些功能,确保真的能用,而不是噱头。毕竟,保护病人隐私,既是对病人负责,也是对医院自己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