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触命令行的新手,是不是一看到 “df-sh” 就发懵?这到底是个啥命令?跟普通的 “df” 有啥不一样?用法复杂吗?万一输错了报错,该咋解决?小编前阵子带实习生小李学 Linux 命令,他对着终端敲 “df-sh”,结果出来一堆看不懂的字符,急得直挠头:“这到底啥意思啊?是不是我敲错了?” 今天就用大白话给新手讲讲,df-sh 到底是什么,常用命令咋用,遇到报错该咋办,保证一看就懂,一起往下看吧!
其实啊,df-sh 是一个用来查看磁盘使用情况的命令,跟咱们平时用的 “df” 有点像,但又不完全一样。简单说,它就像一个 “磁盘侦探”,能告诉你电脑里各个磁盘分区用了多少空间,还剩多少空间,是不是很实用?
小李第一次用的时候,还以为它是个复杂的脚本,后来才知道,就是个查看磁盘信息的命令,只是比基础的 “df” 多了点小功能。比如它能更清晰地显示文件系统类型,还能过滤掉一些临时文件系统的信息,对新手来说,看数据更方便。
下面给新手列几个常用的 df-sh 命令,都是小李实操过的,附作用和示例,一看就明白:
命令 | 作用 | 示例输出说明 |
---|---|---|
df-sh | 查看所有磁盘分区的使用情况 | 会列出文件系统、总容量、已用、可用、使用率、挂载点 |
df-sh -h | 以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(GB/MB) | 把 “1024M” 变成 “1G”,看着不费劲 |
df-sh /home | 只查看 /home 分区的使用情况 | 想知道自己的用户目录用了多少空间,就用这个 |
df-sh -i | 查看 inode 使用情况 | inode 是文件的 “身份证”,这个命令能看还剩多少 “身份证” 可用 |
小李最喜欢用 “df-sh -h”,他说:“不用算来算去,直接看 GB、MB,一目了然,对我这种数学不好的太友好了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新手用 df-sh 的时候,很容易遇到报错,小编整理了小李踩过的坑,附解决办法:
(1)报错 “df-sh: command not found”
这一般是因为系统里没装这个命令,或者命令名输错了。解决办法:
- 先检查是不是输错了,比如写成 “df -sh”(中间多了空格),或者 “dfsh”(少了横杠);
- 要是没输错,就试试安装,在终端敲 “sudo apt install dftools”(Ubuntu 系统),小李就是这么解决的。
(2)报错 “Permission denied”
- 要么换个有权限的分区查看,比如自己的 /home 目录;
- 要么用管理员权限运行,在命令前加 “sudo”,比如 “sudo df-sh /root”,但新手慎用管理员权限,免得不小心改了东西。
(3)输出结果太乱,看不懂
有的系统里,df-sh 会列出很多临时分区,看着头大。解决办法:
- 用 “df-sh | grep -v tmpfs” 过滤掉临时文件系统,小李说 “一下子清爽多了”;
- 或者直接用 “df-sh -h”,人类易读格式本身也能减少混乱。
可能有新手会问,我用普通的 “df” 命令不行吗?为啥非要用 “df-sh”?其实啊,普通 “df” 也能用,但 df-sh 的输出更简洁,过滤了一些新手用不上的信息,对新手更友好。就像喝奶茶,普通 “df” 是大杯全糖,啥都有;df-sh 是中杯少糖,更适合刚开始喝的人,对吧?
还有人问,记不住这么多参数咋办?小李的办法是,把常用的命令写在小本本上,用的时候翻一翻,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。小编觉得这办法挺实在,新手不用急着背,多用几次就熟了。
小编觉得,df-sh 这命令虽然简单,但对新手来说很实用,尤其是刚学 Linux 的,总得知道自己的磁盘空间够不够用吧?遇到报错也别慌,大多是输错命令或者权限问题,按上面的办法试试,基本都能解决。
新手学命令行,别怕犯错,错了才知道问题在哪,对吧?小李现在用 df-sh 可溜了,还能教其他实习生呢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刚入门的你,多动手试试,你也能很快掌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