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f-sh 命令怎么用?参数详解 + 实战案例,附系统兼容说明

2025-07-23 0 504 百度已收录

刚上手 Linux 的新手,是不是对着终端里的 “df-sh” 一脸懵?这命令到底咋用啊?参数那么多,记不住咋办?换个系统用,会不会突然用不了?小编前阵子带实习生小张练命令,他拿着教程敲 “df-sh -h”,结果出来一串数字,挠着头问:“这‘5G’‘30%’是啥意思啊?换台 CentOS 机器,咋结果不一样了?” 今天就用大白话讲讲,df-sh 命令咋用,参数啥意思,实战中能解决啥问题,不同系统用着有啥区别,再附上学小张和网友的真实体验,新手一看就懂,一起往下看吧!


先搞懂:df-sh 到底是啥?跟普通 df 有啥不一样?

其实啊,df-sh 是个查看磁盘使用情况的命令,就像给磁盘做 “体检”,告诉你哪个分区用了多少空间,还剩多少。它跟普通的 “df” 命令挺像,但更 “贴心”—— 输出结果更简洁,还能自动过滤掉一些临时文件系统的信息,新手看着不费劲。
小张第一次用的时候,把 “df” 和 “df-sh” 弄混了,他说:“普通 df 出来的东西密密麻麻,好多看不懂的文件系统,df-sh 一敲,没用的信息少了一半,一下子清爽多了。” 网友 “阿凯” 也说:“对新手来说,df-sh 就像带了‘简化模式’,不用自己筛信息,省事儿。”
df-sh 命令怎么用?参数详解 + 实战案例,附系统兼容说明
简单说,df-sh 就是 “更适合新手的磁盘查看工具”,对吧?


参数详解:这 3 个常用的,记住了基本够用

df-sh 的参数看着多,但新手常用的就几个。小编整理了小张和网友们高频用的,做成表看着清楚,附真实用法:

参数 作用说明 新手实战示例 小张的使用感受
-h 用人类易读的格式显示(GB/MB) 敲 “df-sh -h”,显示 “/home: 5G/20G (25%)” “不用算 1024 进制了,直接看 GB,对数学渣太友好”
-i 查看 inode 使用情况(文件 “身份证”) 敲 “df-sh -i”,看 “可用 inode: 100k/500k” “以前不知道 inode 满了文件存不进去,用这个参数才发现问题”
[路径] 只看指定路径的磁盘情况 敲 “df-sh /var”,只显示 /var 分区信息 “想查哪个文件夹就加路径,不用翻一长串结果”

小张说他记不住那么多,就把这三个写在便利贴上贴屏幕上,用了一周就熟了,“其实不用死记,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”。


实战案例:这 3 个场景,新手天天能用到

光看参数没用,得知道实际咋用。小编结合小张和网友的经历,说几个常见场景:

(1)检查磁盘够不够用:装软件前必看

小张想装个大软件,怕磁盘空间不够,就敲 “df-sh -h”,结果显示 “/ 分区:18G/20G (90%)”,赶紧删了点没用的文件,“要是没看,装到一半卡壳,多麻烦”。网友 “小宇” 也说:“每次下大文件前都敲一下,心里有底。”

(2)排查 “存不进文件” 的坑:用 – i 参数

小张有次存文件老失败,以为是空间不够,用 “df-sh -h” 看还有 5G,后来敲 “df-sh -i” 才发现,inode 满了(可用 0/500k)。原来他存了一堆小文件,占满了 “身份证”,删了些没用的小文件就好了,“这参数救大命了,以前哪知道还有这回事”。

(3)只看自己的用户目录:避免信息干扰

新手可能只想知道自己的 “/home” 目录用了多少,敲 “df-sh /home” 就行,结果里只有这个分区的信息,小张说 “不用在一堆结果里找,省眼睛”。


系统兼容说明:换个系统用,得注意这几点

df-sh 在不同系统上,用法可能有点小差别,小张换机器时踩过坑,整理了下:

(1)Linux 系统:大多能用,但参数可能有差异

  • Ubuntu 和 Debian:直接敲 “df-sh” 就行,支持所有常用参数,小张的主力机就是 Ubuntu,没出过问题;
  • CentOS:默认带 df-sh,但 “-i” 参数显示格式稍有不同,不过不影响看懂,网友 “老周” 说 “用着没差,就是数字排列不一样”。

(2)macOS:得换个命令名

macOS 里没有 “df-sh”,但有类似功能,敲 “df -h” 就行,显示结果差不多。小张用同事的 Mac 试了,“虽然名字少了个‘-sh’,但看磁盘情况够用,新手不用慌”。

(3)Windows:基本用不上

Windows 的命令提示符和 PowerShell 里,没有 df-sh,想查磁盘用 “dir” 或 “Get-PSDrive” 就行。小张说 “用 Windows 就别惦记这个命令了,换别的工具更方便”。


新手常踩的坑:这 2 个报错,其实很好解决

小张刚用时老报错,后来才发现都是小问题:

(1)报错 “command not found”

大多是没装相关工具,Ubuntu 里敲 “sudo apt install coreutils”,CentOS 里敲 “sudo yum install coreutils”,装完就有了。小张第一次不知道,敲错了好几次才弄明白,“原来不是系统自带的啊”。

(2)报错 “Permission denied”

是权限不够,想查 “/root” 这类目录,得加 “sudo”,比如 “sudo df-sh /root”。但小张提醒 “别乱用 sudo,查自己能访问的目录就行,安全第一”。


小编的心里话
df-sh 命令不难,新手别被 “参数”“系统兼容” 吓住,记住 “-h 看空间、-i 看 inode、加路径看指定分区” 这三句口诀,基本够用。不同系统有小差异,但不影响核心功能,遇到报错先看是不是没装工具或权限不够,大多能解决。
小张现在天天用,他说 “刚开始觉得复杂,用了一周就顺手了,就像学骑车,摔两次就会了”。新手别怕试,多敲几次,自然就熟了,真不用急着记所有参数,用到啥查啥,慢慢就都掌握了~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兔格号 SEO运维 df-sh 命令怎么用?参数详解 + 实战案例,附系统兼容说明 https://www.tglzm.com/seo/wei-seo/3446.html

一个独行者,独揽万古

常见问题

相关文章

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