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?看了一条广告,知道它在卖什么,却没兴趣买 —— 因为它没说清 “这东西跟我有啥关系”。这其实就是没找准广告利益点。那广告利益点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说,就是你买了这个产品能得到的好处,是能让用户觉得 “我需要它” 的关键。今天小编就结合案例,给大家讲讲不同行业怎么提炼广告利益点,都是能直接用的技巧。
一、先搞懂:广告利益点不是 “产品好”,是 “对你好”
很多人容易把 “卖点” 和 “利益点” 弄混。卖点是产品本身的特点,比如 “这款洗衣液含天然成分”;而利益点是这个特点能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——“天然成分,宝宝衣服也能洗,不怕刺激皮肤”。
有个开母婴店的朋友就踩过这个坑。刚开始卖婴儿洗衣液时,广告只说 “植物配方”,卖得一般。后来改成 “植物配方,洗完的衣服宝宝啃咬也安全”,销量一下涨了不少。他自己说:“之前总说产品好,没说对家长有啥用。改了之后,好多妈妈说‘就想要这种宝宝能用的’。” 你看,广告利益点的核心就是把 “产品有什么” 变成 “你能得到什么”。
二、不同行业案例:这样提炼利益点,用户更愿意买单
1. 电商行业:突出 “省钱、省事”
有个卖厨房清洁布的网店,刚开始广告说 “吸水力强”,效果一般。后来改成 “一块能顶 3 块用,擦完不用洗,直接扔不心疼”,销量翻了一倍。
这里的技巧是:电商用户最在意性价比和使用方便,提炼利益点时要把 “产品特点” 换算成 “具体好处”。比如 “吸水力强” 不如 “擦一次就干净,不用反复擦”,“耐用” 不如 “能用 3 个月,平均每天才 2 毛钱”。
2. 餐饮行业:强调 “体验、放心”
家附近的一家包子铺,之前广告只说 “现包现卖”。后来在门口贴了张海报:“现包现卖,你能看到馅料新鲜,早上来买不用等,拿了就能带走”,早上排队的人明显多了。
餐饮的利益点要贴近用餐场景:“新鲜” 可以说成 “现做现卖,热乎着吃才香”;“快” 可以说成 “上班来买,不用等,不会迟到”。
3. 教育行业:聚焦 “效果、省心”
有个少儿编程课的机构,之前广告说 “师资好”,咨询的人不多。后来改成 “学完能自己做简单动画,家长能在后台看学习进度,不用天天问孩子学了啥”,报名的人多了不少。
教育行业的利益点要戳中家长的核心需求:“师资好” 不如 “孩子能学会具体技能”;“课程好” 不如 “家长不用操心,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”。
三、提炼广告利益点的 3 个实用技巧,新手也能学会
- 先想用户最担心什么
比如卖老人手机的,用户担心 “操作复杂,老人不会用”,那利益点就可以是 “大按键、语音提示,老人一看就会,不用儿女教”。先找到用户的顾虑,再说出产品能怎么解决,利益点就准了。 - 用 “能让你”“不用再” 这样的词开头
比如卖保温杯的,不说 “保温 12 小时”,说 “能让你早上装的粥,中午喝还是热的”;卖扫地机器人的,不说 “智能规划路线”,说 “不用再弯腰扫地,回家就能躺平”。这样说,用户能直接感受到好处。 - 结合使用场景说具体
别干巴巴说 “好用”,要说到用户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。比如卖雨伞的,不说 “抗风”,说 “大风天撑着也不会翻,下雨天不用怕被淋”;卖笔记本的,不说 “纸张好”,说 “写作业不洇墨,钢笔、圆珠笔都能用”。
四、常见误区:这 2 种利益点,用户不爱看
- 太笼统,没具体好处
比如 “这款产品很实用”,就不如 “用它做饭能省 20 分钟”。用户看不到具体好处,就不会有兴趣。 - 只说自己好,不说对用户好
比如 “我们是知名品牌”,就不如 “老牌子,质量有保障,用坏了能免费修”。用户更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,不是品牌多厉害。
小编觉得,提炼广告利益点其实不难,关键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想 ——“我买这个,到底能得到啥?” 不用搞得太复杂,哪怕一句话,只要说清 “对用户有啥用”,就是好的利益点。刚开始可以多试试,看看哪种说法用户更有反应,慢慢就找到窍门了。希望这些案例和技巧,能帮你写出更吸引人的广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