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不容易用检测工具测了网站速度,出来一堆数据 ——“TTFB”“CSS 渲染”“图片加载占比”,每个词都认识,放一起就懵了。有个朋友更逗,拿着 80 分的检测报告问我:“这分数是高还是低啊?” 其实看不懂结果很正常,今天就教大家怎么把检测报告 “翻译” 成大白话,再说说怎么根据结果改,新手也能学会!
一、先搞懂 3 个核心指标,其他不用管检测报告里的数据很多,但个人网站重点看这 3 个就行,多了记不住:
- 加载总时间
就是从输入网址到网站完全显示的时间。大白话就是 “访客要等多久才能看到全部内容”。3 秒以内算快,5 秒以上就太慢了,访客容易走。
小编之前测自己的博客,加载总时间是 6 秒,后来压缩了图片,降到 3 秒,访客停留时间明显变长了。
- 首屏加载时间
指的是访客打开网站,能看到主要内容(比如标题、第一张图)的时间。这个比总时间还重要,哪怕后面内容没加载完,只要首屏出来了,访客就愿意多等一会儿。一般 2 秒内比较好。 - 图片加载占比
如果这个比例超过 ,说明图片太大,是拖慢速度的主要原因。就像搬家时带了太多重箱子,肯定慢。
有新手问:“其他指标不用看吗?” 暂时不用,先把这 3 个搞定,网站速度就能改善一大半。
二、不同工具的报告怎么看?附 “翻译” 表
工具名称 | 报告里的专业词 | 大白话翻译 | 合格标准 |
---|---|---|---|
站长工具测速 | 首页加载时间 | 整个网站完全打开的时间 | ≤3 秒 |
17CE | 节点响应时间 | 某个地区访客打开的时间 | 多数节点≤4 秒 |
PageSpeed Insights | First Contentful Paint | 第一次显示内容的时间 | ≤2 秒 |
比如用 PageSpeed Insights 检测,看到 “First Contentful Paint: 3.5s”,翻译过来就是 “第一次显示内容用了 3.5 秒”,没达到 2 秒的标准,需要优化。
三、看不懂报告也能改的 3 个通用办法
就算完全看不懂数据,按这 3 个办法改,速度大概率能变快:
- 压缩所有图片
不管报告怎么说,先把网站里的图片压缩一遍。用 “美图秀秀” 或在线压缩工具(比如 “压缩图” 网站),把每张图控制在 1MB 以内。小编见过最夸张的,一张图 5MB,压缩后变成 300KB,清晰度几乎没变化。
- 删没用的插件
个人博客别装太多插件,比如 “访客统计”“天气显示” 这些非必需的,插件多了会拖慢速度。删之前先记一下怎么装,万一删错了还能加回来。 - 清理浏览器缓存后再测
有时候检测结果不准,是因为浏览器存了旧数据。清理缓存后重新检测,结果更靠谱。清理方法很简单:打开浏览器设置,搜 “清除浏览数据”,点一下就行。
四、常见 “看不懂” 的问题,这样解决
- 报告里的分数到底啥意思?
比如 PageSpeed Insights 的 0-100 分,60 分以下是 “差”,60-80 是 “一般”,80 以上是 “好”。但分数只是参考,有的网站分数 70 分,但加载时间 3 秒,比分数 80 但加载时间 4 秒的体验还好。 - 不同工具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?
很正常,就像不同温度计测体温可能差 0.1℃。只要两个工具都显示 “慢”,就说明确实有问题;一个说快一个说慢,以加载时间为准 —— 时间短的肯定更快。 - 报告说 “服务器响应慢”,该怎么办?
如果是虚拟主机,联系服务商问问能不能优化;如果是自己买的服务器,重启一下试试。有个网友就是联系客服后,服务商调整了配置,响应速度快了一倍。
五、小编的一点小经验
刚开始不用追求 “完全看懂”,先动手改。小编第一次看报告也懵,后来不管那么多,先压缩图片、删插件,速度就快了。等有了基础,再慢慢研究其他指标。
其实检测工具就像医生给的体检报告,重点不是看懂每一项,而是找到能改善的地方。哪怕只解决一个问题,网站速度也会变好。希望大家别被专业词吓住,动手试试,比一直盯着报告发呆有用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