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不是有朋友遇到过这种情况?数据中心刚建好,空调装了好几台,结果夏天一到,机柜温度还是飙到 32℃,服务器频频报警;或者算错了制冷量,买的空调功率太大,一个月电费比设备维护费还高。其实啊,数据中心的空调制冷量不是拍脑袋定的,得按标准一步步算,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。小编帮过三个中型数据中心做制冷配置,其中一个一开始算错了,返工花了不少钱,今天就把计算方法拆解开,大白话讲给你听,一起往下看吧!
先说说:为啥制冷量计算这么重要?
你可能会想,数据中心设备多,多装几台空调不就行了?还真不行。制冷量不够,设备长期在高温下运行,寿命至少减一半,硬盘坏道、主板烧毁是常事;制冷量太大呢,不仅费电,空调频繁启停还容易坏,维护成本蹭蹭涨。
之前有个云计算公司的数据中心,就是因为没算准制冷量,空调功率比实际需求大了 30%,一年多花了十几万电费。后来按标准重新配置,既稳定又省钱。你看,这计算方法能不当回事吗?
基础问题:制冷量到底指啥?和哪些因素有关?
制冷量简单说,就是空调单位时间内能带走的热量,单位是 kW(或者匹,1 匹≈0.735kW)。数据中心的热量主要来自三个地方:
- 设备散热:服务器、交换机、UPS 这些运行时产生的热量,这是大头。
- 环境散热:比如机房外的热空气渗进来,灯光、人体散发的热量,虽然少但也得算。
- 空调自身散热:空调运行时压缩机也会产生一点热量,得预留点余量。
这三个加起来,才是总制冷量需求。就像给浴缸放水,得算清楚进水多少、蒸发多少,才能知道排水泵得多大功率。
场景问题:计算步骤来了,一步都不能错
第一步:算设备总散热量(最关键的一步)
数据中心的设备,每台都有功率标签(比如服务器标着 “最大功耗 500W”),把所有设备的功率加起来,就是总电功率(单位 kW)。这时候注意了:设备运行时的实际散热量,差不多等于它的电功率(因为电能基本都转化成了热能)。
比如有 10 个机柜,每个机柜 20 台服务器(每台 500W),总电功率就是 10×20×0.5kW=100kW,那设备散热量差不多就是 100kW。
小编提醒:别用 “额定功率” 算,要用 “最大功耗”,不然夏天设备满负荷运行时,散热会不够。
第二步:加环境散热量(别忽略小细节)
环境散热量一般是设备总散热量的 5%-10%。比如设备散热量 100kW,环境散热量就按 5-10kW 算。具体多少看机房情况:
- 机房密封性好、隔热好的,按 5% 算;
- 老机房、窗户多、隔热差的,按 10% 算。
之前算过一个老数据中心,窗户没做隔热,环境散热量按 8% 算才够,一开始按 5% 算,夏天总超温。
第三步:留余量(防止突发情况)
数据中心总有突发情况,比如临时加设备、空调故障坏了一台,所以得留 10%-20% 的余量。设备密度高的机房(比如每机柜功率超过 8kW),建议留 20%;普通的留 10% 就行。
总制冷量公式:
总制冷量 =(设备散热量 + 环境散热量)×(1 + 余量比例)
举个例子:设备散热量 100kW,环境散热量 8kW,留 15% 余量,总制冷量就是(100+8)×1.15=124.2kW,差不多 170 匹(124.2÷0.735≈169)。
表格对比:不同场景的计算参数,一眼看明白
场景 | 设备总散热量 | 环境散热量比例 | 余量比例 | 总制冷量计算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新数据中心(密封好) | 80kW | 5%(4kW) | 10% | (80+4)×1.1=92.4kW |
老数据中心(隔热差) | 120kW | 10%(12kW) | 20% | (120+12)×1.2=158.4kW |
高密度机房(每机柜 10kW) | 150kW | 8%(12kW) | 20% | (150+12)×1.2=194.4kW |
解决方案:算错了会怎样?这几招能补救
要是算少了,夏天温度高怎么办?可以临时加移动式空调救急,但这只是权宜之计,长期还是得加装固定空调。小编之前就给一个数据中心租过 3 台移动空调,每天租金 200 块,租了一个月,还是不如直接装够划算。
要是算多了,电费太高咋整?可以把部分空调设成 “按需启动”,温度低的时候自动停机,温度高了再启动,能省不少电。但最好还是一开始就算准,返工太麻烦。
几个小建议,都是实战经验
- 别只看总制冷量,还要看空调布局。比如把空调对着机柜出风口吹,冷风利用率高,哪怕总制冷量稍低也够用。
- 用专用计算工具。网上有数据中心制冷量计算器(比如维谛、华为官网都有),输入设备功率、机房面积,能自动算出结果,比手算准。
- 每年复核一次。数据中心会加设备,得重新算制冷量,别几年都不管,等出问题就晚了。
小编觉得,制冷量计算就像给数据中心 “量体裁衣”,大了小了都不舒服。宁愿多花点时间算准,也别图省事瞎买。毕竟数据中心一停机,损失的可不止是电费。
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你,要是你有更简单的计算技巧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~